立足资源兴产业 :马关坡脚镇蹚出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路
云南省马关县坡脚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,通过发展辣椒、中草药种植、肉牛养殖及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,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。
图1:马额村辣椒种植
立足资源兴产业:乡村振兴
马额村受限于喀斯特地貌的影响,耕地稀少,村民长期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。在政府引导下,该村逐步推广辣椒、黄精等经济作物,同时发展肉牛养殖产业。
调研团队通过村委会访谈得知:2024年全村52户养殖户申请养牛生产补助,共计发放补贴5.24万元,其中脱贫户占比超60%。村民张信洪通过养殖12头牛,年增收3200元;而辣椒产业已为村集体带来2.94万元收益;黄精虽种植年份达到三年及以上,但其高药用价值的特性使种植户年收入达到五至七万元。然而,气候波动导致收成不稳,加之部分村民对产业风险存在顾虑,贴息贷款利用率偏低。为此,村委会采取“致富带头人”模式,通过成功案例带动更多农户参与。
图2:马额村黄精晒干成品
立足资源兴产业:巩固脱贫
邻近的吉利可村则探索“庭院经济”,村民利用院落空间培育盆景,实现“小庭院大收益”。马西村依托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规模化种植八角、三七等经济作物,并与粮食套种,提升土地效益。坡脚村还创新试养琵琶甲和竹虫,成活率达70%-80%。同时,采取“村民+合作社+公司直销”的产业模式,让低劳动力家庭也能参与。
图3:坡脚村村民利用空置房间养琵琶甲
此外,大树村村民还通过直播销售多肉植物,年收入最高达七至八万元,成为电商助农的典型案例。
调研团队发现,尽管特色产业初见成效,但气候风险、资金利用不足、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仍需破解。未来仍需优化普惠金融政策,加强产业链设计,推动“一村一品”差异化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